燒結作為太陽能電池生產中的最后一道工序,對電池的性能起著重要的作用;燒結工藝的好壞直接影響著電池的各項參數、成品率。
大多數廠家的燒結工藝都是在實際生產中技術人員通過不斷的實驗總結出來的,千差萬別,沒有理論指導。這樣不僅浪費了大量人力, 而且在漫長的摸索過程中還可能導致產品質量較差,不合格品率增加。
本文就基本燒結理論及實驗數據總結出對燒結工藝進行調節優化的一套整體思路。希望對實際生產中燒結工藝的確定及優化起到一定指導作用,加速太陽能產業發展。
在工業大規模生產中,燒結普遍采用共燒即在燒結過程中背場、背電極、正電極一次燒結完成。這樣在工藝上有利于太陽能電池效率的提高,但是缺點是工藝難于控制,因為背場和正電極在燒結過程中需要不同的燒結溫度。
按照正常的工業生產流程,選擇100片多晶太陽能硅片,經過清洗制絨→擴散制結→去磷硅玻璃→PECVD鍍減反射膜→印刷燒結→激光刻蝕→測試,在燒結前將硅片分為5組,調節最后一個溫區的上下功率比例,測試電池參數進行比較。具體參數如下:
表1 燒結溫度設置及功率參數設置
電池經過燒結后,表面均合格。背場沒有鼓泡、發黃等不合格現象。經過電池測試儀在測試后,得到5組電池參數如表2(注:測試使用Berger標準測試系統, Irev2反向電壓設置為12V)。
表2 電池測試主要參數
電池彎曲度每組取連續5片經過實際測量(測量值取最大弧度處的高度)得到實際數據如表3。
表3 電池的彎曲度5組數據
通過觀察幾組數據,可以得知通過調節燒結爐的上下功率比例,可以得到更好的電池參數。通過改變上下功率比例、電池參數,Isc、Rs、Rsh、Irev2及FF改變很大,而且電池的彎曲度也可以得到有效控制。
本實驗中只是對特定的漿料和燒結溫度曲線進行了實驗比較得出了結論。在實際調節中需要根據不同的鋁漿和銀漿組合分別進行調節。而且可以進一步向前推進,調節前面幾個溫區可以得到更好的效果。(摘編自《電氣技術》,原文標題為“太陽能電池燒結過程中燒結爐的功率優化設置”,作者為劉偉、孫小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