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電力應急通信裝置是融合多種功能及技術的高度集成設備,符合當前信息與通信技術(infor- mation and 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ICT)多領域融合的發展趨勢,其適用于通信終端分布廣、節點分散等情況,可廣泛應用于用電信息采集、配電自動化、能效管理、分布式能源接入及移動作業等場景,同時支持高帶寬業務傳輸,如視頻業務、應急搶險業務、生產信息傳輸等。
相比而言,現有電力應急通信系統在應用中存在三方面問題:①覆蓋范圍不足,省間線路缺乏備份,或者無法覆蓋應急通信救援的“最后一公里”;②不具備便攜性,現有系統包括單兵、北斗及衛星系統,所含系統較多且集成度低,導致便攜性不足,無法適應復雜救援場景;③帶寬有限、靈活性差,只支持衛星信道,導致無法傳輸視頻或只能傳輸較低分辨率的視頻信息,無法滿足實際應急通信需求,而且需預先協調才能使用衛星信道,不能滿足應急突發性任務要求。
利用5G網絡的超大容量、超高速率、超低時延、超密集組網等特征,可有效解決現有電力應急通信裝置存在的上述問題。本文通過闡述5G電力應急通信技術在實際場景中的設計思路及解決方案,揭示網絡兼容設計、抗干擾設計及安全保密設計等關鍵技術在5G電力應急通信裝置中的綜合應用,對于電力中斷時實現應急大數據處理傳輸、高清視頻傳輸播放、應急現場輔助救援和輔助指揮調度效果顯著。
本文基于國家電網華中分部調控中心研發的5G電力應急通信裝置進行闡述,裝置組成如圖1所示。
圖1 5G電力應急通信裝置
5G電力應急通信裝置中除通用模塊及單元外,主要采用由網關處理單元、公網收發單元、專網收發單元組成的多端口、多模組融合網關。融合網關可兼容三大運營商4G/5G網絡及4G電力無線專網,以便為電力數據回傳提供可靠高速的無線傳輸通道,為5G信道的數據傳輸提供安全保護及業務保障機制。
因應急無線專網目前還處于由模擬向2G、4G過渡階段,為更好地實現無線應急通信功能,5G電力應急通信裝置需兼容4G電力無線專網功能,在通信機制上既需做到兼容5G、4G并支持網絡優選,又需實現運營商公網與4G電力無線專網的融合,以使應急通信備份通道更有效、堅強、便攜。5G電力應急通信裝置采用高集成度的架構設計,結合自帶的融合網關,采用無線寬帶多網融合、干擾抑制、業務QoS保障、安全保密等技術來保證電力應急通信下網絡數據的傳輸服務質量,實現數據安全傳輸。
2.1 多模多頻無線回傳技術
為保證5G電力應急通信裝置能快速傳輸數據,在多網模式下,融合網關采用無線寬帶多網融合技術,其工作流程如圖2所示:首先確定可接入的網絡(即5G網絡、4G網絡、4G電力無線專網),向所有可接入網絡發起網絡連接;然后確定預設時間間隔內連接成功的網絡;最后掃描連接成功的網絡狀況,根據選擇算法和需要發送的業務數據,選擇最優網絡接入并發送數據。在具體電力應急通信過程中,優先選擇駐留在5G網絡。
圖2 多網絡模式條件下的選網流程
在多模多頻無線回傳過程中主要采用5G無線回傳技術,并利用載波多模多頻自適應通信器來實現,5G電力應急通信裝置根據公網三大運營商的網絡情況和電力專網情況選擇合適的4G或5G網段接入網絡,在電力應急情況下最大限度保證傳輸通道的暢通。
其中,5G無線回傳技術依托5G自回傳技術,利用長期演進(long term evolution, LTE)無線資源在演進基站(evolved node B, eNodeB)之間實現基于層三的點對點中繼,在中繼eNodeB和錨定eNodeB之間協作調度;采用集中式或分布式建立無線自回傳網絡路徑進行路由管理;通過回傳鏈路和接入鏈路聯合資源分配進行接入網緩存;采用軟件化、機器學習、人工智能等技術完成5G網絡回傳的自配置、自愈能力,優化路由選擇、回傳流量比,平衡無線接入,以提高無線網絡的資源配置和傳輸性能。
其中,兼容4G與5G網絡的載波多模多頻通信由載波多模多頻自適應通信器來實現,其包括微處理單元(microcontroller unit, MCU)與通過串口通信的多個本地通信模塊,并采用多模多頻自適應通信機制,在混合網絡情況下進行多種載波方案的相互通信。
2.2 業務QoS保障技術
本文5G電力應急通信裝置的業務QoS保障技術采用基于云計算的QoS保障機制、面向下一代網絡(next generation network, NGN)的移動無線互聯網QoS自適應保障機制、移動無線互聯網QoS的自適應保障機制,通過在源節點到目的節點間采用業務流量控制和業務路由控制來管控網絡流量,避免網絡堵塞。
具體如下:
例如,設定采集周期是100ms,10個采集周期內采集10次可連接網絡的質量指標值,獲得并存儲10組質量指標值,第1100ms為一次獲取周期到達時刻,此時獲取存儲的10組質量指標;接下來在1100~2100ms內又采集到10次可連接網絡的質量指標值,獲得并存儲另外10組質量指標值,第2100ms為另一次獲取周期到達時刻,此時獲取存儲的另外10組質量指標值。
利用決策矩陣,在數據傳送經過所有網絡和設備之間時對數據優先級逐級區分和傳送,保障應急情況下電力回傳數據QoS,以滿足突發性高帶寬保障需求場景、突發性低時延保障需求。通過各QoS保障機制和對決策矩陣的計算,提高電力應急通信現場救援與指揮技術中的業務數據流服務質量,保障數據傳輸穩定性。
2.3 干擾抑制技術
為解決采取多模多頻傳輸方式時,因支持頻段眾多而導致的不同頻段間干擾問題,利用空間隔離、數字濾波、選擇保護頻帶印制電路板(printed circuit board, PCB)的優化、鄰道干擾(adjacent channel interference, ACI)抑制、擴頻通信技術及正交頻分復用(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 OFDM)技術共同實現對多模干擾的抑制。其中:
1)空間隔離技術是將時域信號通過傅里葉變換、極化處理變換到頻域、極化域(可稱為空域),利用頻域、空域或者頻域-空域聯合的隔離來弱化干擾信號。
2)選擇保護頻帶技術是利用在主要通信系統(如LTE和Wi-Fi)中設置的占用10%的頻譜資源的保護頻帶,即利用系統各頻道間的保護頻帶,通過將電力應急信號處理為窄帶信號并遷移至各段保護頻帶的中心頻率后進行信號傳輸,來保證不對兩邊的頻帶造成干擾。
3)PCB的優化是通過設計高密度PCB,生成高頻高速PCB來降低信號失真,提高信號質量。
4)ACI抑制采用接收端的信號處理來實現,構建通信信道估計,搭建干擾信號重建支路,利用記憶多項式(memory polynomial, MP)方式來估計信號傳輸的非線性參數,重建ACI信號,在接收信號中減去重建的干擾信號,完成ACI的抵消。
5)擴頻通信技術包括時域預測基礎上、重疊變換基礎上、變換域基礎上及小波包變換基礎上的窄帶干擾抑制技術,通過擴頻碼調制,使所采用的信號頻帶寬度超過信息傳輸所需的帶寬,在信號接收端應用同樣的擴頻碼解調,完成信息數據傳輸過程。
6)OFDM技術采用正交振幅調制(quadrature amplitude modulation, QAM)、二進制移相鍵控(binary phase shift keying, BPSK)及每秒查詢率(queries per second, QPS)調制方式,通過信道編碼,在通信系統中應用交織編碼、RS(remote sensing)碼及卷積碼進行糾錯編碼,并將高頻率的數據流劃分為多個低速率的子數據流,按照并行方式實現數據流的信道傳輸,來提高信道傳輸的抗噪性能,避免信道傳輸受到脈沖干擾影響。
通過以上多種方式的結合能有效去干擾并降噪,提高5G電力應急通信裝置接入成功率,維持其系統鏈路的穩定性。
2.4 安全保密技術
為達到安全傳輸、數據保密的效果,5G電力應急通信裝置依據《電力無線專網安全使用規范》及相關電力安全生產管理規范,結合5G網絡技術來設計智能電網的多切片安全架構和電力終端的認證機制。在通信裝置中動態分配安全傳輸層協議(transport layer security, TLS)中的預共享密鑰,并配置安全認證系統。還在裝置端和服務器端之間采用基于傳輸層安全的密鑰傳遞方法。
5G電力應急通信裝置進行信息加密時,具體從鏈路加密、端點加密及節點加密三個方面,采用電力量子保密通信技術、基于SM4輪函數的認證加密技術、基于混沌理論的圖像加密算法、基于IEC 62351的遠程通信混合加密算法來保證數據的加密及安全傳輸。其中:
1)電力量子保密通信技術,基于量子密鑰分發(quantum key distribution, QKD),遵循密鑰隨機產生、密鑰不重復使用、明密文長度一致的原則,采用光信號進行“一次一密”通信。
具體包括:①長距離電力架空光纜的量子編碼調制技術,根據應用環境從偏振編碼、相位編碼、時間相位編碼方案中選擇合適的調制方式;②經典通道-量子通道共纖波分復用技術,首先依據量子密鑰分發受到經典信號的影響模型,分析影響量子信號的主要噪聲來源和影響方式,然后采用單模光纖波段檢測、主動避讓和被動分光技術減小影響;③基于無線通道的量子密鑰分發技術,采用量子安全服務控制平臺、量子密鑰存儲管理平臺和海量電力業務終端平臺。
2)基于SM4(分組密碼算法,為對稱加密)輪函數的認證加密技術,其首先結合國產分組密碼標準SM4與廣義Feistel結構設計通用認證結構;然后以抵抗碰撞攻擊為安全性目標,利用混合整數規劃(mixed integer linear programming, MILP)方法搜索狀態大小和效率各不相同的結構,以構造消息認證碼和認證加密算法;最后利用狀態大小和效率較優的結構設計認證加密算法SMAE,利用SAME來加密待傳輸電力數據,以此提高數據安全性。其中,分組密碼算法SM4采用非平衡的廣義Feistel結構,通過迭代32輪完成加密過程。
3)基于混沌理論的圖像加密算法,對于電力通信應急情況下傳輸的現場視頻數據,首先,根據圖像保密要求和加密速度選擇混沌加密系統,如果對圖像保密要求高,對加密速度要求較低,則選擇多維混沌系統或將多個混沌系統組合使用;如果對于圖像保密要求不高,對于加密速度要求較高,則選擇一維或二維混沌系統。其次,驗證加密算法,看其是否有充足的密鑰空間,以避免因密鑰空間過小導致被破解的問題。最后,根據獲取的加密算法加密圖像畫面,以隱藏明文中的數據和信息,保證圖像數據安全。
4)基于IEC 62351的遠程通信混合加密算法,依據IEC 62351安全體系,使用國密算法進行混合加密,并使用SM4對稱加密算法加密數據,再利用SM2(橢圓曲線公鑰密碼算法,為非對稱加密算法)加密算法加密SM4算法的密鑰,并加入身份信息和密鑰定期更新機制,以保證信息安全。
通過5G電力應急通信裝置中的安全認證系統,結合上述多種加密算法,可防止攻擊者通過結合認證時間等信息確定用戶設備的真實身份信息,實現對用戶設備的認證,可通過5G公網安全進行電力數據的傳輸,能夠防止數據泄密,提高數據安全性,提高5G電力應急通信裝置中數據的安全性和數據傳輸的穩定性與可靠性。
5G電力應急通信裝置的實驗和測試在5G通信網絡下進行,5G通信網絡采用武漢5G試驗網,電力應急通信系統組網場景如圖3所示,其包含5G核心網、5G基站系統。
根據電力應急通信的實施方案,變電站、電力線路等電力設施的信息匯總和指揮調度在正常情況下通過電力通信線路完成,公網運營商通信網絡作為備份通信手段。當故障發生后啟用5G電力應急通信裝置,5G電力應急通信裝置通過公網基站接入運營商網絡,電力調度中心同時與公網互聯,將5G電力應急通信裝置采集的視頻及其他數據,通過公網回傳至調度中心。5G電力應急通信裝置實驗室數據上行及下行峰值測試結果見表1、表2。
圖3 電力應急通信系統組網場景
表1 單網傳輸速率實驗結果
表2 多網絡傳輸速率對比實驗結果
從表1和表2可看出,在可選網絡增加的情況下,網絡吞吐量獲得了成倍增長。因而在電力傳統回傳通路發生故障時,采用5G電力應急通信裝置,在兼容4G/5G網絡及4G專有網絡的情況下,能夠實現電力應急數據、應急視頻穩定可靠的回傳。
通過綜合利用多模多頻無線回傳、干擾抑制、業務QoS保障、安全保密等關鍵技術,5G電力應急通信裝置能同時支持公網運營商和電力專網的4G、5G頻段接入,在電力應急場景中確保傳輸通道的暢通,以將故障地點的信息數據及時準確地回傳至調度中心,其抵御自然災害或其他相關事故的能力強,實現了在線預警、分析和處理;能自動分析業務影響范圍并推薦備選路由,大大提高了電力應急處置能力,縮短了故障處置時間。
本文編自2021年第10期《電氣技術》,論文標題為“5G電力應急通信裝置的關鍵技術研究”,作者為高險峰、謝俊 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