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88香港三级台湾三级中文-久久91-久久91精品国产91久-久久91精品国产91久久-久久91精品国产91久久户

  • 業界國務院新聞辦31場新聞發布會!各省提及哪些能源重點?
    2024-06-27 來源:  |  點擊率:
    分享到:

    國新辦陸續舉行多場“推動高質量發展”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全國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專場發布會都提及了能源相關內容,北極星電力網整理如下:

    來源:北極星電力網整理自國新辦

    1、貴州省

    6月14日,國務院新聞辦舉行“推動高質量發展”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

    貴州省委副書記、省長李炳軍:過去貴州火電以30萬千瓦機組為主,現在66萬千瓦的超超臨界機組成為主力。同時,我們大力發展清潔能源,清潔能源裝機占比超過56%,實現了水、火、風、光、儲“多能互補”,我們在保障本省用電的同時,向粵港澳大灣區和周邊省份送電,貴州能源為國家能源安全作出了積極貢獻。

    2、甘肅省

    6月13日,國務院新聞辦舉行“推動高質量發展”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

    甘肅省委常委、常務副省長程曉波:

    甘肅確實是風光資源大省,我們的太陽能和風能技術開發量都居全國前列。特別是“十四五”以來,我們緊緊抓住國家綠色轉型的各項政策機遇,“乘風而起、向光而行”,推動新能源產業蓬勃發展。目前,全省新能源裝機總量超過了5600萬千瓦,占電力總裝機的比重超過60%,這個占比在全國居第2位;隴電外送區域已經擴大到了25個省份,每年甘肅對外的輸送量超過520億千瓦時,這其中接近一半都是新能源。如果說,從前的河西走廊是“春風不度玉門關”的蒼涼,那么現在則是“長風幾萬里,吹度玉門關”的勃發,呈現出“追風逐日、風光無限”的景象。

    可以說,甘肅的新能源發展速度確實很快,但未來潛力仍然很大。下一步,我們將致力于打造全國重要的新能源及新能源裝備制造基地,推動“風光大省”向“風光強省”邁進。重點在四個方面繼續發力:

    第一是擴規模。以沙漠、戈壁、荒漠地區大基地建設為重點,加快推動各級各類風光電項目建設,到“十四五”末,也就是明年底的時候,全省新能源裝機總量要突破8000萬千瓦,到“十五五”末要突破1.3億千瓦。1.3億千瓦是什么概念呢?相當于6個三峽電站。

    第二是暢通道。規模大了,電發多了,怎么樣把電送出去,建設外送通道就成為關鍵。我們的第一條通道是從酒泉送往湖南的酒湖特高壓直流工程,這個2017年已經建成。第二條通道是送往山東的隴電入魯工程,去年開工建設,明年就可以建成。第三條通道是送往浙江的隴電入浙工程,目前前期工作已經完備,可望近期核準建設。第四條通道是送往四川的隴電入川工程,這個也有望今年年底核準開工。可以說,到“十五五”中期的時候,這四條特高壓就能夠全部投運,屆時甘肅至少會有1600億千瓦時的電送往全國各地,這相當于現在一年的全省用電量。

    第三是興產業。著力構建以酒泉、嘉峪關為中心,張掖、武威、金昌三地協同,河東各市州協同、多級驅動的產業發展布局,打造風光電產業鏈與相關產業協同發展的千億級產業集群。

    第四是促消納。就是我們要把發出來的電在省內首先用好用足,這就需要全力發展省內的產業,推動調峰電源和新型儲能的建設,特別是要做好電力網和算力網“雙網”融合的文章,建好全國一體化算力網絡國家樞紐節點,也就是甘肅的慶陽數據中心,打造面向全國的算力保障基地。總之一句話,未來我們既要發展好新能源產業,把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同時又要讓隴原“風”“光”點亮萬家燈火,為全國能源供應保障作出更大貢獻、體現甘肅擔當。

    3、廣西

    6月12日,國務院新聞辦舉行“推動高質量發展”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

    廣西壯族自治區發展改革委主任 白松濤:廣西具有資源稟賦優勢,已成為大灣區重要的建材、有色金屬、農副產品、電力等保供基地.

    廣西壯族自治區工業和信息化廳廳長 王永超:“新字號”新興產業倍增發展。傳統產業也可以孕育催生新質生產力。我們推動產業融合發展,促進“老樹發新芽、長新枝、結新果”,培育了新材料、新能源電池、新能源汽車等一批500億元規模以上的新興產業,戰略性新興產業對工業增長貢獻率超過30%。

    4、內蒙古

    6月7日,國務院新聞辦“推動高質量發展”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

    內蒙古自治區黨委副書記、自治區主席王莉霞:從國家重要的能源和戰略資源基地來講,我們始終把維護國家能源安全擺在重要位置,像煤、電的保供量居全國第一,去年我們完成了29個省份、9.45億噸的煤炭保供任務,外送的電量達到了3065億度、相當于3個三峽工程的年發電量。特別是230億方的天然氣跨越700多公里溫暖了京津冀,1億多度的綠電跨越1600多公里點亮了杭州亞運會。

    內蒙古自治區黨委常委、自治區常務副主席黃志強:

    內蒙古發展新能源,確實得天獨厚,形象地講,就是“頭頂有風光,腳下有煤炭,手中有電網。”

    “頭頂有風光”,說的是內蒙古風能、太陽能資源豐富,從可開發量看,內蒙古風能資源占全國一半以上,太陽能資源超過五分之一。

    “腳下有煤炭”,說的是內蒙古煤炭儲量豐富、火電機組規模大,作為穩定可靠的調峰手段,能夠支撐新能源大規模、高比例使用。

    “手中有電網”,說的是內蒙古擁有全國第三大電網—蒙西電網,我們距離負荷中心近,輸電成本低,能夠提供“綠色電、便宜電、可靠電”。

    立足稟賦優勢,我們逐“綠”前行、向“新”出發,提出“兩個率先”“兩個超過”的目標,在全國率先建立以新能源為主體的能源供給體系,率先構建以新能源為主體的新型電力系統,到2025年新能源裝機規模超過火電裝機規模,到2030年新能源發電總量超過火電發電總量。目前,內蒙古新能源裝機已率先突破1億千瓦,今年底將提前完成超過火電裝機的目標。

    內蒙古自治區黨委副書記、自治區主席王莉霞:

    今年我們把防沙治沙和新能源發展結合起來,實施了防沙治沙和風電光伏一體化工程,規劃配套新能源裝機超過1億千瓦。大家熟悉的內蒙古鄂爾多斯市,就在庫布其沙漠的北緣、黃河的南岸規劃建設長400公里、平均寬5公里的“光伏長城”,通過防沙治沙和光伏一體化工程的推進,讓黃沙變“綠野”、變“藍海”。

    內蒙古自治區黨委常委、自治區常務副主席黃志強:

    我們圍繞優勢搞創新。比如,內蒙古發展新能源優勢明顯。風光方面,我們不斷推出新產品,實現迭代升級,全球葉輪直徑最大、單機容量最大的陸上風電機組在內蒙古下線,這個機組葉輪直徑214米、相當于70層樓高,最大功率是11兆瓦,轉動1小時發出綠電1萬度,相當于12個家庭一年的用電量。電網方面,為適應新能源高比例上網,打造大青山實驗室,開展電網柔性靈活、智慧融合示范,為全國構建新型電力系統探路子。氫儲方面,我們全力以赴支持各類制氫和儲能技術在內蒙古試驗、成長、壯大,到2025年,綠氫產能將達85萬噸,儲能裝機將突破2000萬千瓦,新能源大省的內蒙古又將成為全國綠氫大省、儲能大省

    5、陜西省

    6月6日,國務院新聞辦舉行“推動高質量發展”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

    陜西省委副書記、省長趙剛:

    我們發揮能源產業的“壓艙石”作用。陜西是能源大省,煤炭、石油、天然氣的產量均居全國前列。同時,每年我們生產的大量煤炭、石油、天然氣和電力輸送給了兄弟省份。作為能源大省,在國家能源安全體系當中做出了陜西貢獻。近年來,我們還加快建設布局清潔能源項目、儲能項目,為國家能源安全提供了更加堅實地支撐。

    新能源汽車勢頭強勁,我們建成了電池、電機、電控生產基地,形成了以乘用車到關鍵零部件、動力電池等為核心的發展格局。近三年來,新能源汽車產量保持年均160%的爆發式增長態勢。在太陽能光伏方面,陜西誕生了三個“世界第一”:一是晶硅太陽能轉化效率屢創世界紀錄;二是生產太陽能電池的關鍵材料硅片出貨量居世界第一;三是加工太陽能電池的重要材料金剛石線出貨量世界第一。去年太陽能電池產量同比增長1.5倍。

    在陜北區域加快能源轉型,我們與中國科學院共同啟動了榆林能源革命創新示范區建設。我介紹陜西產業體系時也提到,陜北地區正在加快能源產業建設,通過幾年努力,榆林、延安的經濟總量已經占到全省28%,工業增加值占全省近五成,對全省經濟增長貢獻率超過了20%。

    6、重慶市

    6月5日,國務院新聞辦舉行“推動高質量發展”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

    重慶市委副書記、市長 胡衡華:

    老工業基地煥發新活力,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新一代電子信息制造、先進材料正加快成長為萬億元級產業集群,汽車產量超過230萬輛、新能源汽車產量突破50萬輛。

    重慶市委常委、秘書長,常務副市長陳新武:

    我們堅持協同治廢治塑。開展“無廢城市”建設試點,一般固體廢棄物的綜合利用率達到了76%。特別是垃圾處理,變“填埋”為“焚燒發電”,去年全市的垃圾發電量超過30億度,可以滿足370多萬居民一年生活用電,相當于中心城區超過1/3的居民用電都是通過垃圾發電循環利用的。

    7、云南省

    5月31日,國務院新聞辦舉行“推動高質量發展”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

    云南省委副書記、省長王予波:

    我們致力于打造全國重要的清潔能源基地,2023年全省電力裝機突破1.3億千瓦,綠色能源裝機占比近90%,這一占比居全國前列,30多年來,西電東送向廣東、上海、廣西、浙江等東部地區送電量超1.5萬億千瓦時、居全國第一,為東部地區減排二氧化碳超12億噸。

    鞏固提升能源、有色產業。這是云南的傳統支柱產業。2023年綠色能源裝機比重、綠電發電量比重分別比全國高38、55個百分點,銅、錫等十種有色金屬產量均居全國前列。

    培育壯大綠色鋁、硅光伏、新能源電池產業。這是云南工業的“新三樣”。綠色鋁產能從2017年的168萬噸增加到633萬噸,硅光伏產業增加值連續22個月保持25%以上增長,新能源電池實現了從無到有、從小到大的突破發展,成為拉動工業經濟增長的強勁動能。我們將推動這三個產業,延伸鏈條、集群發展,把云南打造成為名副其實的“中國綠色鋁谷”“光伏之都”“中國新能源電池產業重要基地”。

    8、四川省

    5月27日,國務院新聞辦舉行“推動高質量發展”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

    四川省委副書記、省長 黃強:

    四川在維護國家糧食安全、能源資源安全和生態安全上肩負著重要責任,我們加快建設保障國家重要初級產品供給戰略基地。四川是全國水電第一大省,西電東送,全國每100度水電有30度產自四川;天然氣(頁巖氣)資源量、年產量均居全國第一位,西氣東輸,全國每100立方米天然氣有24立方米產自四川。

    四川省發展改革委主任代永波:

    四川清潔能源得天獨厚,我們推進水風光氫天然氣等多能互補發展,加快建設世界級優質清潔能源基地,將能源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

    四川是全國重要的水電基地,水電裝機約1億千瓦,裝機規模和年發電量均居全國第一。四川更大的優勢還在于水風光互補,水電資源集中的大渡河、金沙江、雅礱江“三江”流域,同時也是風光資源最富集的區域。我們正在推進雅礱江流域水風光一體化基地建設,建成以后裝機規模約8000萬千瓦。

    四川是國家“西電東送”的重要樞紐。目前,已建成7條特高壓直流、9條500千伏交流的送電通道。近十年來,累計向長三角地區外送綠電超過1.4萬億度。去年四川外送華東地區的電量,相當于當地6000萬戶家庭的年用電量。

    四川是全國重要的天然氣生產基地。向省外輸送天然氣占年產量的40%,去年輸送了223億立方米。我們正攜手重慶建設國家天然氣(頁巖氣)千億立方米級的產能基地,將更好服務國家西氣東輸的戰略。

    四川在制氫裝置、儲氫裝備、加氫設備等方面有較好的基礎,豐富的可再生能源也為發展氫能提供了良好條件。今年3月份,成都造的全球首列氫能源市域列車完成了運行試驗,每天有上百輛的氫燃料電池汽車在成渝高速路上疾馳。為此,四川把發展綠氫作為新質生產力的重要產業來抓,推動全產業鏈的發展和推廣應用,謝謝。

    9、青海省

    5月24日,國務院新聞辦舉行“推動高質量發展”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

    青海省委副書記、省長吳曉軍:在打造國家清潔能源產業高地方面,我們始終堅持規劃、政策、基地、項目、企業“五位一體”推進。去年,我省清潔能源裝機突破了5100萬千瓦,占總裝機的93%,新能源裝機突破了3800萬千瓦,占總裝機的69%,占比均居全國首位。我們建成了全國首條綠電大通道,向全國15個省區市源源不斷輸送綠電,青海綠電點亮了北京大興機場、杭州亞運會比賽場館,正在規劃第二條、第三條綠電大通道。同時,我們還構建了比較完整的光伏產業鏈,在西寧南川工業園有一條“光伏街”,這里聚集了10多戶光伏能源制造業頭部企業,形成了產業集群。

    青海省副省長 楊志文:

    依托鹽湖和清潔能源產業促進增收。得益于這些年鹽湖產業和太陽能、風能等清潔能源產業的蓬勃發展,我們有28.3萬脫貧群眾通過就業務工、土地流轉、參與管理等多種形式有了穩定收益。我們探索開展“光伏+農牧業”新模式,正如吳曉軍省長剛才介紹的,我們在光伏板上發電、光伏板下種植放牧,實現了產業發展與群眾增收的“雙贏”。

    青海省委副書記、省長吳曉軍:大家都知道,當前人工智能發展非常迅猛。人工智能的關鍵是算力、支撐是能源、未來是清潔能源,而青海最大的優勢就是豐沛的清潔能源,電價長期保持在全國最低水平。我們搶抓國家“東數西算”這個有利時機,著力把“綠電”變“綠算”、把“電纜”變“光纜”、把“瓦特”變“比特”,努力培育新發展動能,開辟發展新賽道。

    青海氣候干燥、冷涼、潔凈,常年干燥度2.38,平均氣溫3.4攝氏度,數據中心可以實現全年314天自然冷卻,制冷用電比全國平均水平低40%。據測算,在青海投資算力,投資成本大概要少20%,運營成本降低30%,投資回報年限縮短2年,可以說青海是發展綠色算力產業的“天然良港”。

    同時,我們推動綠算和綠電協同發展,青海綠色算力產業發展的氛圍越來越濃。

    10、西藏

    5月23日,國務院新聞辦舉行“推動高質量發展”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

    西藏自治區發展改革委黨組書記、副主任 王念東:

    西藏擁有豐富的清潔能源資源,我們每年的重點建設項目投資有三成都是支持清潔能源項目建設,西藏正在從“家家酥油燈”向“綠電出高原”轉變。目前,西藏已建在建的電力裝機容量2414萬千瓦,其中清潔能源裝機容量超過95%,居全國前列,主電網延伸到全區74個縣(區)。

    西藏自治區黨委副書記、自治區主席嚴金海:

    我就單說西藏清潔能源優勢。首先,西藏拉薩被稱為“日光之城”,每年的日照時間是3500小時,西藏的太陽能技術可開發量達到98億千瓦,水能資源的開發量是1.7億千瓦,風能1.8億千瓦,不包括地熱和抽水蓄能,加起來裝機容量就超過100億千瓦,而且都是清潔能源。

    西藏自治區黨委副書記、自治區主席嚴金海:告別了“用電難”的問題。10年前,西藏全區主電網只覆蓋了40個縣,供電人口還不到一半。2020年底,全區最后一個地級行政區阿里通了大電網,至此全區74個縣區實現了主電網全覆蓋。

     

    11、新疆

    5月21日,國務院新聞辦舉行“推動高質量發展”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黨委副書記、自治區主席艾爾肯·吐尼亞孜:

    深化“三基地一通道”建設,打造全國能源資源戰略保障基地。我們立足國家所需、新疆所能,持續推進國家大型油氣生產加工和儲備基地、大型煤炭煤電煤化工基地、大型風電基地、國家能源資源陸上大通道建設,為保障國家能源和關鍵礦產資源安全作出新疆貢獻。2023年,油氣生產當量達6606萬噸、連續3年居全國首位,新增原煤產量4600萬噸、增量居全國第2,風電光伏等新能源裝機規模已突破7000萬千瓦、占總裝機近五成。“疆煤外運”1.2億噸,“疆電外送”1263億千瓦時,點亮了萬家燈火、溫暖了千家萬戶。

    新疆地域遼闊、資源富集,號稱“山山有金銅鐵、盆盆有煤油氣”,把這些資源“家底”盤活用好,是構建新疆現代化產業體系,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關鍵所在。我們正在加快新型電力系統建設、石油天然氣增儲上產、煤炭清潔高效利用和礦產資源勘查開發利用,積極打造全國能源資源戰略保障基地,為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提供重要的能源資源支撐。

    下一步,我們的考慮主要有幾個方面。首先,鞏固提升優勢產業,做好油、氣、煤這篇大文章。新疆油氣生產當量連續3年居全國首位,塔里木油田鉆出了亞洲第一口萬米直井,煤制天然氣產能占全國45%,在哈密開建全球首個直接液化煤制油項目,“煤田上造油田”正在逐步實現。我們將加快推動油氣增儲上產,釋放煤炭先進優質產能,不斷向下延伸產業鏈,讓每一塊煤、每一滴油、每一方氣都發揮最大的效用。其次,培育壯大新興產業,開辟清潔能源新賽道。新疆風能、太陽能資源總量位居全國前列。近年來,我們全面布局風光產業鏈,2023年太陽能、風能發電量分別占全國4.6%和7.3%,新增新能源并網規模全國第二,使昔日的茫茫戈壁變成了今天新能源等產業發展的“風水寶地”。我們將加快推進風電光伏等清潔能源基地建設,持續推動硅基、鋁基等新材料產業規模化、集約化發展,大力構建新型電力系統,實現光伏“藍”、沙漠“黃”、生態“綠”協同發展。第三,改造升級傳統產業,激發綠色低碳新動能。近年來,新疆全力推進工業強基增效和轉型升級,去年我們專門召開工業綠色發展大會,發布《工業領域百項重大低碳技術》,使越來越多的低碳工廠、零碳工廠拔地而起,隨著制造業綠色生產持續推進,工業結構“黑粗重”的傳統形象漸行漸遠,也就是你剛才提到的傳統產業結構偏重的問題正在持續優化。我們將加快數字化、智能化轉型,大力支持企業引入新技術、新模式,推動設備更新和工藝升級,不斷提高制造業的“含金量”“含綠量”和“含智量”。此外,國家新一輪找礦突破戰略行動在新疆劃定120片重點找礦區域,居全國首位。我們將全力推進重要礦產資源勘查開發利用,深入“探礦尋寶”,努力“點石成金”,為保障我國能源資源和重要產業鏈供應鏈安全作出新疆貢獻。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發展改革委黨組書記、副主任 王巋然:

    深化與援疆各省市合作交流,特別是加大能源安全的保障力度,系統謀劃我們的“疆電外送”、“疆煤外運”、“西氣東輸”,打造全國能源資源戰略保障基地。

    12、寧夏

    5月20日,國務院新聞辦舉行“推動高質量發展”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

    寧夏回族自治區黨委常委、常務副主席陳春平:

    寧夏在發展新能源、推動能源轉型發展方面,具有獨特的資源稟賦和優勢,比如,煤炭保有量321億噸、全國第9;硅石儲量50億噸、全國第1;太陽能、風能資源富集,年日照時數超過2800小時,有賀蘭山脈等3大風帶,非常適合光伏和風力發電。我們錨定“雙碳”目標、立足資源優勢,深入落實國家能源安全新戰略,一手抓傳統能源升級,一手抓新能源發展壯大,加快新能源綜合示范區建設,煤炭等傳統能源清潔高效利用達到國內領先水平,光伏、風電等新能源的裝機總規模已超過一半。主要在以下三個方面實現創新發展:

    第一方面,以機制創新保障能源轉型發展。出臺了新能源的管理、建設、上網等20多項政策措施,開展了用能權、碳排放權等改革,最大限度地提高了資源配置效益,構建了新能源轉型發展的制度框架。

    第二個方面,以技術創新助力能源轉型發展。我們聚焦煤炭清潔高效利用、新型儲能等領域,集中攻關、應用推廣了一批新技術、新工藝、新設備,自主研發的可再生氫碳減排、智能集中供熱等技術,達到了業內領先水平,以先進技術厚植能源轉型發展的“綠色底色”。

    第三個方面,以產業創新推動能源轉型發展。重點是抓好“一鏈一基地三通道”建設。“一鏈”是指新能源全產業鏈,我們已經建立了從“原料硅”到“光伏組件”的光伏產業鏈,從“零部件”到“整機組裝”的風機產業鏈,從電池“正負極”到電站建設的儲能產業鏈,新能源裝備制造業產值年均增長25%以上。“一基地”是指清潔能源生產基地,我們正在建設國家大型風電光伏基地、抽水蓄能電站、氫能生產等重大項目,預計到“十四五”末,我們新能源的裝機規模將達到5500萬千瓦,每年可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量6500萬噸以上。“三通道”是指三條“西電東送”外送通道,已建成的寧夏到浙江、寧夏到山東兩條外送通道,累計外送電量7000億度,利用水平全國領先。外送電量已經占到了全區年發電量的40%。還有一條寧夏到湖南的外送通道,這是國內首條以新能源為主的外送通道,建成后我區年外送電量將超過1000億度,屆時,寧夏每發3度電中就有1度是綠電,每2度電中就有1度外送,可以說,我們用源源不斷的“寧夏綠電”點亮了東中部地區的“萬家燈火”。

    寧夏回族自治區黨委常委、副主席 買彥州:

    在東數西算方面,新建一批綠色數據中心,盡快建成全國大型智算基地,讓寧夏的電力變成全國的算力,跑出數字經濟加速度。

    13、安徽省

    5月16日,國務院新聞辦舉行“推動高質量發展”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

    安徽省委副書記、省長王清憲:

    在聚變能源領域,大家俗稱的“人造小太陽”的全超導托卡馬克裝置,成功實現了穩態高約束等離子體在一億度狀態下運行403秒,刷新了世界紀錄。我們正在進一步建設緊湊型的核聚變試驗裝置,將在世界范圍之內首次演示聚變能發電,目前已經走到了科學研究到工程試驗的跨越點上。

    安徽省委常委、常務副省長費高云:

    目前,安徽汽車和裝備制造產業都已經超過了萬億元,我們的新材料和新能源節能環保產業也都超過了5000億元。特別是我們的汽車產業發展非常迅猛,正如剛才省長給大家介紹的,我們去年汽車產量是249.1萬輛、居全國第2位,其中新能源汽車產量是86.8萬輛、居全國第4位。

    安徽省副省長孫勇:

    持續推動產業生態化。強化創新驅動、科技賦能,培育壯大新能源和節能環保等綠色低碳產業,加快傳統產業綠色化改造,堅決淘汰落后產能,著力提升產業發展“含綠量”。與此同時,我們積極構建新型能源體系,實施風光電裝機倍增工程,2023年,可再生能源發電總裝機達4824萬千瓦,新增可再生能源發電裝機占全社會新增的比重達76%。

    14、江西省

    5月16日,國務院新聞辦舉行“推動高質量發展”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

    江西省委常委、常務副省長 任珠峰:在建設“能源原材料基地”方面,江西有11個礦產儲量位居全國前列,被譽為“世界鎢都”“亞洲鋰都”,打造了鷹潭“世界銅都”、贛州“中國稀金谷”、鋰電新能源等集群。我們將不斷提升特色礦產資源的供給能力,進一步壯大產業能級,力爭早日建成具有一定世界影響力的戰略性能源原材料基地。

    15、山西省

    5月15日,國務院新聞辦舉行“推動高質量發展”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

    山西省委副書記、省長 金湘軍:

    新型能源體系是支撐。我們扛牢保障國家能源安全責任使命,縱深推進能源革命綜合改革試點,智能化煤礦數量、非常規天然氣產量,以及風光發電裝機容量,都排在全國前列,在為國家試政策蹚路子、為山西促轉型蓄勢能上邁出了堅實的步伐。

    向東,我們將全力融入京津冀協同發展重大戰略,重點加強與京津冀的清潔能源、科技創新、農特產品、文化旅游等多方面合作,把山西打造成京津冀重要的保障基地、聯動發展的戰略腹地。去年,山西向京津冀輸電884億千瓦時,占到全省外送電量的56%,超過一半。

    山西省委常委、常務副省長 吳偉:

    黨中央確定山西為改革試點,給我們指出了綠色轉型新路徑。我們認真貫徹能源安全新戰略,大膽先行先試,努力構建新型能源體系,奮力打造全國能源革命綜合改革試點先行區。我們就是要以實際行動,不當煤老大,勇當能源革命排頭兵。

    我們全面提高能源供給水平,在確保安全的基礎上,依靠智能化、綠色化改造,進一步提升開采效能,做好能源保供。現在,山西地下采煤工作面全部實現了綜合機械化,54%的煤炭產能實現智能化開采,煤炭先進產能占比達到80%以上,吸引了包括華為煤礦軍團在內的一大批煤礦智能化企業落戶山西。同時,我們大力開發非常規天然氣,優先發展新能源,煤層氣年產量超過上百億立方米,新能源和清潔能源裝機占比達46.4%,特別值得一提的是,我們外送綠電在全國位居第一位。

    我們出臺了全國首部煤炭清潔高效利用地方性法規,全力攻關能源關鍵技術,積極推廣綠色低碳節能新技術,加快推動形成能源消費新模式。目前,全省新建筑中綠色建筑占比、城鄉清潔取暖覆蓋率均達到90%以上,運城市莊上村成為首個“中國零碳村鎮示范村”,11個市的城市建成區公交車、出租車全部更新為新能源汽車。“十四五”前三年,全省能耗強度累計下降10.9%,降幅居全國前列。

    我們深化能源體制革命,戰略性組建省屬四大煤企,探索了礦業權改革,開展煤鋁等伴生資源開采試點,建成全國首家電力現貨市場。我們不斷擴大能源開放合作,舉辦的太原能源低碳發展論壇名氣越來越大,與亞開行、歐投行等國際組織合作,實施了一批綠色低碳開發示范項目。我們有信心也有能力做好試點工作,推動能源大省邁出高質量發展新步伐。

    16、湖南省

    5月10日,國務院新聞辦舉行“推動高質量發展”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

    湖南省委副書記、省長毛偉明:

    這些年,我們前瞻性布局了電力、算力、動力“三力”支撐,以電力支撐算力,算力支撐動力,“三力”共同發力。在算力上,一體化推進算力、算法、算據、算網“四算”一體。截至目前,我們的人工智能算力已經達到了1200PF,走在了全國前列。同時,湖南也是銀河和天河超級計算機的發源地,超算算力達到200PF,走在了全球和全國前列。下一步,我們在通用算力、人工智能算力和超算算力上都要做科學合理有效布局,以支撐現代化產業體系發展。電力是工業發展的基礎支撐。在電力上,這幾年我們推進了寧電入湘,用寧夏的風和光點亮了湖湘大地的燈火。抽水蓄能電站等工程,新型儲能裝機居全國第二位,清潔能源已經超過了傳統能源,特別是我們準備在橘子州頭紅色景點場地打造“零碳島”,讓紅色和綠色深度融合,讓紅色基因和綠色發展攜手共進。在動力上,就是增強科技創新的動力。比如說,國產計算機本地配套率達到90%,實現了電腦整機“湖南造”、關鍵零部件“湖南產”、核心元器件“湖南芯”。

    17、河南省

    5月9日,國務院新聞辦舉行“推動高質量發展”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

    河南省委副書記、省長王凱:

    “七”,就是把七個萬億級產業集群作為支撐,著力構建“7+28+N”現代化產業體系。“7”是新材料、新能源汽車、電子信息、先進裝備、現代醫藥、現代食品、現代輕紡7個萬億級產業集群,“28”是超硬材料等28個千億級重點產業鏈,“N”是納米材料、合成生物等專精特新細分領域。“7+28+N”鏈群已成為河南推進新型工業化的主陣地主戰場,預計2025年產業規模將突破7萬億元。

    18、湖北省

    5月7日,國務院新聞辦舉行“推動高質量發展”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

    湖北省委副書記、省長 王忠林:

    綠色轉型提質增效,綠色產業和清潔能源體系加快形成,綠電裝機占比達到65%,以全國第22位的能耗強度支撐了第7位的經濟總量。

    湖北作為長江經濟帶重要省份,加快綠色低碳發展意義重大,這些年堅持以綠色發展理念重塑發展方式、以低碳轉型提升生態顏值,用年均3%能源消費增速支撐了年均6%的經濟增長,綠色低碳成為湖北高質量發展的鮮明底色。我們做了以下幾方面工作:

    一是加快構建綠色產業體系。我們牽住產業綠色化發展的“牛鼻子”,實施重點行業節能降碳改造等10大綠色轉型工程,打造城市礦產等10條循環經濟產業鏈,實現經濟發展“含綠量”“含金量”的同步提升。比如,隨著新能源汽車快速發展,鋰電池用量大幅增長,也給生態環境保護帶來了不小的挑戰,我們早謀劃早動手,前瞻布局廢舊鋰電池回收利用,像投資600億的邦普一體化循環產業園,把廢舊鋰電池“變廢為寶”“吃干榨盡”,建成后年產值可超過1000億。

    二是加快構建清潔能源體系。我們著眼重塑戰略資源結構,下大力氣發展清潔能源,電力裝機規模突破1億千瓦,其中清潔能源裝機占比提高到65%。我們還謀劃實施38個抽水蓄能項目,總裝機容量3900萬千瓦,年發電量相當于我省去年用電量的1.4倍;清潔能源裝機快速增長,僅去年一年就新增1230萬千瓦,年發電量相當于全省用電量的45%。

    三是加快構建綠色制度體系。我們錨定“雙碳”目標,建好用好中碳登碳排放權注冊登記結算系統,健全完善生態價值實現、生態保護補償等機制,以制度創新引領綠色低碳轉型。目前,中碳登管理全國2533家企業、全球規模最大,成為全國碳市場“底層數據庫”;率先在全國打通“電—碳—金融”三大市場,初步形成碳交易、碳資產等碳市場全產業鏈,湖北碳市場成交量占全國的42.7%。我們將依托中碳登,加快打造具有全國影響力的碳市場和碳金融中心,讓湖北綠色崛起之路越走越寬廣。

    今年下半年,湖北將與生態環境部、上海市共同舉辦中國碳市場大會。借此機會,我們誠邀大家相聚湖北,共同謀劃推動碳市場建設發展。

    關于光電子信息、新能源與智能網聯汽車產業,王忠林表示:

    這些年,湖北堅持把發展的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加快構建以戰略性新興產業為引領、以先進制造業為主導、以現代服務業為驅動的現代化產業體系。湖北的產業發展,可以用轉型快、動能足、賽道新、質效優12個字來概括,高技術制造業增加值近3年年均增長18.8%,存儲芯片、商業航天、網絡安全等產業綜合實力全國領先,習近平總書記肯定湖北在光電子信息產業領域獨樹一幟。我們主要做了這么幾個方面的努力。

    一是做大做強現代產業集群,厚植產業發展新優勢。我們堅持把發展特色優勢產業作為主攻方向,圍繞前面我介紹的“51020”布局打造湖北產業主力集群。目前我們有3個產業接近萬億級,18個產業超過千億,國家級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達到4個、國家創新型產業集群達到16個,均居全國前列,光電子信息、高端裝備制造等5大優勢產業突破性發展,營收占規上工業比重超過60%。現在的湖北已經成為全國最大的光電子芯片研發生產基地,全國最大的中小尺寸顯示面板制造基地,全國重要的商業航天基地、新能源與智能網聯汽車基地。

    二是統籌推動 “三線并進”,增強轉型升級新動能。我們統籌傳統產業升級、新興產業壯大、未來產業培育,推動產業提質增效。傳統產業煥新蝶變,鋼鐵產業轉向高端化、化工產業轉向精細化、汽車產業轉向新能源與智能網聯。比如汽車制造,湖北是全國少數幾個具有完備汽車制造體系的省份之一,這幾年我們加快推動汽車產業轉型,每年推出新能源車型10款以上,東風猛士、吉利路特斯、嵐圖、小鵬、奧特能等車型廣受歡迎,今年一季度新能源汽車產量增長109%、高于全國81個百分點。新興產業加速成長,算力與大數據、北斗等9個新興特色產業發展壯大,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突破萬億,對工業增長貢獻率超過40%,數字經濟增加值占GDP比重達到47%。未來產業前瞻布局,我們謀劃實施了人形機器人突破、6G創新發展等8大行動,搶占發展新賽道,推動湖北產業邁向更高層級。

    三是扎實推進產學研深度融合,營造鏈群協同新生態。我們探索建立省級領導“鏈長”掛帥、龍頭企業“鏈主”引領、高校院所“鏈創”支撐的三鏈機制,形成“1+1+1>3”的聚合效應。大家都知道,世界最高端的三維五軸激光加工機床,過去我國一直依賴進口,面對這種狀況,我們支持華工科技等3家“鏈主”企業牽頭,組織了100多家企業和科研機構聯合攻關,最終我們打破了國外壟斷,目前全國70%的三維五軸激光加工機床都是湖北造。正是政府有形之手、市場無形之手、創新賦能之手的高效協同,有力促進了技術突破、產業升級。下一步,我們將聚焦新型工業化這個戰略任務,著力構建政企研聯動、上下游貫通的創新生態,為產業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勁動能。

    19、河北省

    4月29日,國務院新聞辦舉行“推動高質量發展”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

    河北省委副書記、省長王正譜:

    大力推動綠色低碳轉型。我們扎實推進產業、能源、交通運輸結構調整,大力開展鋼鐵、焦化等重點行業企業的環保績效創A,加快抽水蓄能電站建設,風電光伏裝機總量、新能源重型貨車保有量都居全國前列,發展的含綠量越來越高。

    20、黑龍江省

    4月26日,國務院新聞辦舉行“推動高質量發展”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

    黑龍江省委副書記、省長 梁惠玲:

    一批新時代“國之重器”彰顯中國力量,中國一重加氫反應器刷新世界紀錄,哈電集團自主研制的“白鶴灘”水電站百萬千瓦水輪發電機組單機容量全球最大。

    堅持“綠色”辦賽。我們把綠色發展理念融入亞冬會全過程,場館改造采用節能環保建筑材料和綠色低碳建筑技術,做到建材環保、工藝安全、家具綠色。我們把清潔能源、環保產品和綠色安全食品廣泛用于賽會衣食住行各方面,在火炬傳遞、賽會服務等領域使用新能源汽車,所有餐具均采用生物可降解材料,運動員村、技術官員村、新聞媒體村也將采用清潔能源供暖。

    21、遼寧省

    4月23日,國務院新聞辦舉行“推動高質量發展”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

    遼寧省委副書記、省長 李樂成:

    傳統產業綠色低碳智能化改造緊鑼密鼓,非化石能源裝機占比今年將達到50%,在不久的將來,將有更多的遼寧清潔能源走進千家萬戶。

    遼寧省副省長 高濤:

    推進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強化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我們支持龍頭企業牽頭組建創新聯合體,重點圍繞高端數控機床、儲能與氫能等方向實施科技重大專項。在化學、材料、能源等重點方向突破一批“從0到1”的重大科學問題。在高端裝備、新能源、集成電路裝備等領域攻克一批“卡脖子”難題。“國和一號”屏蔽電機主泵、“太行110”重型燃氣輪機等一大批大國重器在遼寧相繼問世。

    遼寧省委常委、常務副省長 王健:

    遼寧作為重工業基地,能耗總量和能耗強度都比較大,加快綠色低碳轉型任務非常繁重。近年來,我們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協同推進降碳、減污、擴綠、增長,不斷厚植全面振興的綠色底色。

    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

    一方面,是在源頭上控碳降碳。針對化石能源消耗比重大的實際,我們集約高效用好風、光等資源優勢,加快建設清潔能源強省。經過努力,截至目前,我省的清潔能源裝機已經占到全省發電總裝機容量的49.5%,年內將超過50%;到“十四五”末期,清潔能源裝機容量的比重將達到56.8%。在夯實能源供應保障基礎的同時,我們還同步推進智能電網建設,著力提升清潔能源的接納、配置和調控能力,并積極開展源網荷儲一體化綜合能源系統試點建設,確保新能源發得出、供得上、用得好。

    在建設清潔能源強省的過程中,我們將充分發揮遼寧在能源裝備、能源科研等領域的優勢,做強做大核能、輸變電、氫能、儲能等能源裝備產業,做好鋰電、全釩液流、壓縮空氣、鈉電等新型儲能試點,積極構建氫能制備、儲運、應用等產業鏈,為保障國家能源安全提供全方位支撐。

    另一方面,是在存量上減碳降碳。遼寧的煉化能力位居全國第二位、鋼鐵生產能力位居全國第四位,石化、冶金是遼寧的優勢產業,也是減碳降碳的重點。我們將抓住大規模設備更新的機遇,加快冶金、石化等制造業技術改造力度,加快向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邁進。去年,全省累計完成鋼鐵企業超低排放改造重點項目537個,全省化工精細化率達到了46.2%,較2022年提高了1.2個百分點。同時,我們嚴把準入關,堅決遏制“兩高”項目盲目發展,加快推進建筑節能改造,促進交通運輸綠色低碳轉型,全力推動產業結構更“輕”、經濟形態更“綠”、發展質量更“優”。

    22、吉林省

    4月22日,國務院新聞辦舉行“推動高質量發展”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

    吉林省委副書記、省長 胡玉亭:

    吉林新能源優勢,可以用三句話來概括。

    第一句是“無限風光在吉林”。吉林風光電資源潛在開發容量有數億千瓦,發展空間廣闊。風能平均利用小時接近3300小時,太陽能平均利用日照時間接近3000小時,相當于每天有9個小時可發電利用。

    第二句話是“風光這邊更好”。吉林開發新能源,區位優勢突出,我們靠近東三省和京津冀等國內工業產業腹地;自身產業發展基礎好,傳統制造業綠色化需求強勁;吉林土地平闊,有大量項目建設未利用地,立體交通配套齊全,水資源、生物質資源豐富,擁有完整的新能源產業鏈開發條件。

    第三句話是“氫動吉林其勢已成”。我們把風光電資源、秸稈資源、河湖資源“原料化”,大力推動綠電轉化為綠氫、綠氨、綠醇、綠色航煤、綠色材料等,打造氫基產業集群——中國氫都。目前,吉林已有20多家相關行業頭部企業落戶,已開工的百億級“綠氫+”項目有10多個

    當然,推動風光電資源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需要創新思路,努力走出一條適合吉林實際的新能源跨越式發展之路。

    一是政策上有突破。我們鼓勵頭部企業或聯合體作為綠電產業園區建設運營主體,電價形成、電力交易、項目用地、項目審批方面創設了一系列配套政策,操作性強、含金量高。

    二是模式上有創新。我們采用增量配電網、局域電網、新能源直供、自帶負荷等“綠電+消納”供能模式,可實現80%以上的綠電就地轉化,從而破解了電網消納難題。比如,我們對“氫基綠能”這一類柔性用電、柔性制造項目,支持分布式自發自用。對碳纖維、新材料等現代高載能產業,通過風光電合理配比或直供模式,最大限度使用綠電。

    三是產業生態上有拓展。我們建設若干個千萬千瓦級綠電產業園區和一批投資百億級氫基綠能產業園區,推動現代儲能和其他一些相關綠色產業融合發展,同時拓展應用場景,擴大氫燃料汽車、氫能源列車等一系列產品產業規模,打造“綠氫+”全產業鏈。

    總之,綠電是吉林的寶貴資源,必將成為我們下一步培育新興產業、布局未來產業的強有力支撐。

    23、海南省

    4月11日,國務院新聞辦舉行“推動高質量發展”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

    海南省委副書記、省長劉小明:

    “向綠圖強”。目前,我們深入打造“清潔能源島”,大幅降低碳足跡,清潔能源裝機比重達78.5%,位居全國前列。博鰲亞洲論壇2024年年會期間,東嶼島近零碳運行得到廣泛關注。我們將探索更多變“碳”為“寶”的實踐路徑,建設清潔能源島2.0版,發展海上風電、光伏等綠色產業,推動綠氫“制儲輸用”,推進石化新材料等產業綠色轉型升級。

    清潔能源島和清潔能源汽車推廣,海南每2輛新增車輛中就有1輛是新能源車,這個比例全國第一。博鰲近零碳示范區已經啟動運行,未來將努力打造具有世界影響力的“博鰲標準”。

    24、山東省

    4月10日,國務院新聞辦舉行“推動高質量發展”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

    山東省委副書記、省長 周乃翔:萬元GDP能耗近三年累計下降15.8%,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發電裝機突破9700萬千瓦,PM2.5平均濃度近三年改善19%,國控斷面優良水體比例達到83.7%。

    深入推進降碳減污擴綠,加快核電、海上風電等五大清潔能源基地建設,推動更多城市用上核能供熱;積極爭創國家級美麗河湖海灣,繪就綠水青山齊魯畫卷。

    孫愛軍:

    山東是傳統能源大省,長期以來在維護國家能源安全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近年來,我們從自身的產業和能源結構實際出發,抓住建設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先行區這個重大機遇,從兩方面著手,加快能源轉型

    一方面,持續加大節能降耗的力度。剛才周省長提到,“十四五”前三年,我們山東的萬元GDP能耗下降了15.8%,而經濟年均增長6%,以更少的能耗支撐了經濟中高速增長,這是很不容易的。下一步,我們將圍繞化工、鋼鐵、電解鋁等重點行業,下更大力氣抓好企業能效改造提升,全面完成國家下達的“十四五”能耗雙控任務。

    另一方面,不斷調整優化能源結構。我們加快構建新型能源體系,截至今年3月底,全省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裝機占比已經達到45%、比2020年提高15個百分點,煤電裝機占比已經不到一半,能源電力“一煤獨大”的局面得到顯著改善。

    在此基礎之上,我們將進一步提速發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這方面,山東資源稟賦和區位條件得天獨厚,我們規劃建設了海上風電、海上光伏、膠東半島核電等五大清潔能源基地,再加上陸上風電和整縣制分布式光伏,總裝機將達到2.4億千瓦,項目總投資超過兩萬億元,可拉動產業投資8600多億。

    核電方面,今年國和一號機組將建成投入商業運行,6月份將開工石島灣核電擴建一期,另外,還有招遠核電一期等一批項目正在加快推進前期工作,到明年底山東省核電在運在建規模有望達到1970萬千瓦,山東將成為真正的核電大省。

    風電方面,海上,在運裝機目前有481萬千瓦,居全國第三;今年將集中推動省管海域項目“應開盡開、能并盡并”;陸上,去年我們推出的首批870多萬千瓦集中式風電項目陸續開工建設,近期還將啟動第二批項目開發。

    光伏方面,我省裝機規模居全國首位,今年將加快魯北基地項目開發,納入國家第三批大型風光基地的1000萬千瓦項目將全面接入電網。同時,在消納端,加快發展新型儲能,今年總規模將突破500萬千瓦、繼續保持全國領先。通過這些舉措,大幅提升綠電供給能力,到明年底,全省非化石能源消費占比再提高2.5個百分點以上,在能源轉型、低碳發展上取得更大突破。

    25、福建省

    4月8日,國務院新聞辦舉行“推動高質量發展”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

    福建省委副書記、省長 趙龍:綠色低碳發展。新質生產力本身就是綠色生產力,我們將發揮福建在清潔能源、綠色產業上的優勢,大力發展動力電池、海上風電、新型儲能等產業,壯大綠色服務業,打造節約、循環、綠色低碳的供應鏈。剛才也跟大家介紹了,福建的清潔能源裝機占比達63%,這是我們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重大優勢,我們將盡快實現全省的制造業企業100%使用清潔和綠色電力。

    26、天津市

    4月3日,國務院新聞辦舉行“推動高質量發展”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

    天津市委副書記、市長張工:

    今年要新增各類充電樁1萬臺,方便電動新能源車用戶的使用。

    27、江蘇省

    4月2日,國務院新聞辦舉行“推動高質量發展”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

    江蘇省副省長胡廣杰:

    江蘇產業鏈完整,配套能力強。以新能源車為例,我省產量首次突破100萬輛,涵蓋了整車、電池、電機、電控等全產業鏈條,動力電池的產銷量居全國首位,僅在常州市就覆蓋了動力電池生產32個主要環節的31個,集聚了3000多家產業鏈上下游企業。像這樣的“串珠成鏈、聚鏈成群”在江蘇的產業版圖上還有不少。我們將持續鞏固放大這些集群的優勢,發揮總規模超千億元的省戰略性新興產業基金集群引導作用,努力把新能源、新材料和高端裝備等優勢產業打造成為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

    28、廣東省

    3月29日,國務院新聞辦舉行“推動高質量發展”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

    廣東省委副書記、省長王偉中:

    傳統產業在任何時候都不能丟,我們推動企業加快設備更新、工藝升級,讓紡織服裝、食品飲料、家電家居這些萬億級的傳統產業發揮優勢,煥發新的活力。同時,大力發展集成電路、新型儲能、新能源汽車、海上風電、生物制造、商業航天等新興產業,超前布局量子科技、生命科學、人工智能等未來產業,開辟發展新領域新賽道,不斷塑造發展新動能新優勢。

    29、上海市

    3月28日,國務院新聞辦舉行“推動高質量發展”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

    上海市委副書記、市長龔正:瞄準健康、智能、能源、材料等前沿新興領域和重大方向,主動布局重大科技項目。

    30、浙江省

    3月27日,國務院新聞辦舉行“推動高質量發展”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

    浙江省發改委主任杜旭亮:積極支持民營資本進入鐵路、油氣等傳統壟斷領域,參與了杭紹臺鐵路、杭溫鐵路、舟山綠色石化基地、三澳核電等一批標志性項目建設。

    31、北京市

    3月19日,國務院新聞辦舉行“推動高質量發展”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

    北京市委副書記、市長 殷勇:

    著力打造美麗中國先行區,在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上體現北京力度。我們將協同推進降碳、減污、擴綠、增長,以更大力度打好藍天保衛戰,鞏固提升空氣質量改善成效;積極穩妥推進碳達峰碳中和,持續優化能源結構,擴大外調綠電規模,力爭綠電占比達到25%;深化全域國家森林城市建設,增添公園城市生機活力,規劃花園城市美麗圖景,讓市民盡享游園之趣,讓城市綻放自然之美。

主站蜘蛛池模板: 神马午夜51 | 欧美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 | 视频办公室添的我好爽 | 在线精品福利视频你懂的 | 免费黄色大片在线观看 | chinese麻豆自制国产 | 欧美制服丝袜在线 | 网红主播vip福利视频 | 亚洲成a人片在线观看中文 亚洲成a人片在线观看中文动漫 | 加勒比一本大道香蕉在线视频 | 国产丝袜护土调教在线视频 | 黄色录像欧美 | 久久久国产精品免费视频 | 成人二区 | 亚洲综合一区二区精品久久 | 一级黄色片欧美 | 免费观看色视频 | 亚洲精品国产福利 | 欧美超长黑吊 | 久久怡红院亚欧成人影院 | 午夜性刺激小说 | 朴妮唛19禁福利视频在线 | 中文字幕乱码二三区免费 | 俄罗斯美女bbbbxx | 欧美三级伦理 | 国产日本在线 | 色综合99天天亚洲 | 一级做性色a爰片久久毛片 一级做性色a爰片久久毛片免费 | 精品视频专区 | 72种姿势欧美久久久久大黄蕉 | 国产思思 | 欧美日韩第三页 | 亚洲欧美日韩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 国产v片免费播放 | 午夜性刺激小说 | 亚洲精品午夜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 国产成人免费永久播放视频平台 | 免费淫片 | 日本黄大片在线观看 | 久青草国产手机在线观 | 欧美一区二区在线观看免费网站 |